十八般特长反而远离脑聪目明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6-07-3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暑假里,小区门口各种辅导班的铺天盖地,其火热程度让炎炎夏日都逊色三分。

    晨练归来,我刚走到楼门口,就听到住在一楼的明明妈妈催促儿子起床的狮吼:“今天英语班第一天开课,你可不要迟到!”唉,我看着这个孩子长大,每天不在特长班里,就是在去特长班的路上,真不容易。明明父母也算是够投入的,妈妈辞职做全职太太,从明明一岁多就带他参加各种萌宝活动。每次跟她见面,最多三句话,话题就转到明明参加的各种特长训练上去。听她一脸自豪地炫耀孩子参加的各种活动、拿到的各类名次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明明该不是弹簧做的吧,弹性可真大呀!

    从小辗转于各种兴趣班

    记得明明上幼儿园后,他妈妈就经常抱怨幼儿园太不正规了,每天只让孩子玩各种游戏,也不给孩子开识字课、算术课和英语,这不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吗?我安慰她,幼儿期正是孩子自我探索的黄金时段,游戏是发展孩子智力的最佳方式,明明妈妈听了不置可否。几天后她实在忍无可忍去找园长,园长很客气地告诉她:“我们的幼儿园严格按照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设置课程,没有违反任何上级规定,没有违背教学大纲的要求。”明明妈妈只好独辟蹊径,到外面的辅导机构带回一堆辅导资料请我帮忙权衡。我建议她征求孩子的意见,孩子喜欢什么就让他学习什么。明明妈瞪大眼睛说:“那怎么行,孩子就知道玩,他哪里知道现在最热门的技能是什么,父母不帮他把关怎么成呢?”

    我说不过这个执着的母亲,只好由她去。于是每天放学和每个双休日,我都会看到明明母子赶场的身影。小明明跟在妈妈身后,辗转于右脑开发、珠心算、少儿英语、钢琴、拉丁舞等名目繁多的兴趣班之间,妈妈背着各种道具昂扬地走在前面,明明精神萎靡地跟在后面。有时候孩子被一只蚂蚁吸引,蹲下身研究不到两分钟,就被妈妈吼叫着上路了。按说孩子学来十八般武艺,应该是顶顶聪明了,可是明明在幼儿园里不仅没有一鸣惊人,反而愈发资质平平,而且内向、不合群。明明妈妈并不气馁,她坚信这恰好表明儿子需要补课,儿子崭露头角的时间还没有到来。

    刚上学就患上“慢性拖拉症”

    转眼间明明上小学了,我是他的班主任,又同住一个楼,自然对他格外用心。可是,我发现明明妈妈的各种“补药”并没有把孩子补得脑聪目明,课堂上明明不集中注意力听讲,手里总是攥着一块橡皮或者一个纸团低头玩弄,写字的速度明显慢于周围的同学,一个笔画简单的字,明明写一笔停一停,反复把写好的笔画擦掉重写(说明他非常怕犯错)。看着拖拖拉拉的明明,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。果然,在最近的一次学科测试中,明明的各科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。放学回家后我听到明明妈妈在家里爆发了:“你说,你这是考了些什么?从小我就给你报特长班,每天我陪着你到辅导班上课,辅导的东西去哪儿啦?你是不是故意的?”

    我敲开明明家的门,看到明明缩在沙发一角低头不语,他妈妈则像充气到了极限的气球,眼看着就要爆裂了。我让爱人领着明明下楼去玩会儿,把明明父母留下来谈谈。我请他们回忆一下,平时孩子是不是常有拖拉散漫的行为。明明妈妈点头称是,还特别强调明明一到上辅导班的时候就特别拖拉,而玩魔方、上网、去超市、去公园就特别积极。显然,孩子的拖拉行为不是为了放慢做事的速度,而是孩子对所做的事不感兴趣。不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成人都难以集中精力去做,更何况一个孩子!美国心理学家法拉利认为,这种行为是“慢性拖拉症”的典型表现,在6岁孩子身上时有发生。

    这时楼下传来一阵阵惊叹声,还有的孩子高声喊着:“明明,你太帅了!”我循着声音向楼下观望,一群人正在围观明明的魔方表演。明明双手飞速地摆弄着魔方,眨眼功夫就把魔方复原,还可以手脚并用玩魔方,真让人难以置信。此时的明明容光焕发,完全没有去特长班时那种苦恼的表情,他在享受着自己的快乐,享受着大家的赞美。我请明明父母到窗前欣赏明明这光彩的瞬间,明明爸爸若有所思,明明妈妈却不屑一顾:“就知道玩!将来能当饭吃?”对这个急于求成、顽固不化的妈妈,我语塞了。

    让孩子成为孩子

    忽然想起台湾作家张文亮的那篇《牵一只蜗牛去散步》。我迅速回家,在电脑里搜索并打印出来,然后下楼给明明父母。明明妈妈捧着那页纸,一开始读得漫不经心,渐渐被吸引,不自觉地读出声来:“上帝给我一个任务,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。我不能走得太快,蜗牛已经尽力爬,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?我催它,我唬它,我责备它,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,仿佛说:‘人家已经尽力了嘛!’我拉它,我扯它,我甚至想踢踏它,蜗牛受了伤,它流着汗,喘着气,往前爬?真奇怪,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呢?‘上帝呀!为什么?’天上一片安静。‘唉!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!’好吧!松手了!反正上帝都不管了,我还管什么?让蜗牛往前爬,我在后面生闷气。咦?我闻到花香,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,我感到微风,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。慢着!我听到鸟叫,我听到虫鸣。我看到满天的星斗!咦?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?我忽然想起来了,莫非我错了?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。”

    明明父母若有所思的时候,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声:“你们的眼里不能只有钢琴家、舞蹈家,更应该有孩子;你们不能让功利主义蒙住自己的双眼,逼着孩子在补特长的路上疲于奔命,请给孩子一些玩的时间,给孩子一些享受成功的机会,让小蜗牛按自己的步子走,让孩子成为孩子吧!”

    幸好后来明明的父母参加了我推荐的“青州市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”沙龙活动,育儿观念发生了改变,孩子也逐渐放下了情绪包袱,成绩上升很快。祝愿他们在陪“蜗牛”散步的过程中享受做父母的快乐。

    (作者单位:山东省青州市职工子弟初中)